积极应变 主动作为 努力提升铁路文博文化传播力影响力——中国铁道博物馆2020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3-03-17
(一)“两个维护”更加坚定自觉。馆党委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铁路工作和文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迅速传达学习,深入研讨领会,广泛宣传发动,根据国铁集团党组和集团公司党委工作部署,自觉对标对表,较好发挥了各级组织保障作用。
(二)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新冠疫情发生后,馆党委高度重视,迅速做出部署,各部门(单位)立即响应,严格落实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求。在疫情防控的不同时期,馆党委针对所面临的形势,精准领会上级精神,将各方的信息、要求、政策以及动态讯息,融合、消化、吸收后,再与馆实际情况相结合,连发34份、总计6万余字的通知通告,指导疫情防控。多次召开线上视频会议,有效地进行了宣传教育、舆论引导和心理疏导,极大地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馆领导班子统筹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相关工作,严格落实人员健康监督检测管理,配备防疫物资,组织做好干部职工的核酸检测、新冠疫苗接种等工作。做好公共场所、食堂环境消杀。展馆恢复开放后,严格执行预约、分流、测温、验码、登记程序做好安全接待,确保展馆按时、安全、有序恢复开放,开放期间观众参观秩序井然。面对新冠疫情,全馆干部职工的爱国、爱党、爱路、爱馆热情高涨,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020年,因为疫情的影响,本馆自1月23日闭馆,直至8月1日,正阳门展馆和东郊展馆才限流恢复开放。开馆后,各展馆职工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工作,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使展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全年,入馆观众总人数达16万人次,我馆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先后接待了路内外多批次有影响力的团体参观。全馆总收入比去年同比增长9.9%。尤其难得的是,在非常不利的情况下,我馆自营收入仍取得一定成绩。
(四)科普教育与文化宣传精彩纷呈。疫情期间,变“线下”为“线上”,以新形式开展科普教育与文化宣传。先后通过参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 “隔空云观展”系列节目、北京电台文艺广播《打开文艺之门》以及馆“铁博云播放——火车来了”系列节目的录制,推出独具我馆特色的文化节目,包括《“从有到无”——硬纸板客票印刷机的故事》《“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成渝铁路通车纪念章背后的故事》《1956年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向毛主席汇报提纲》《响墩》《1901汉阳造铁厂钢轨》《铁路硬板客票印刷机》《讲述百年铁道风云》《“0”号蒸汽机车》《欲乘“东风”行万里——东风4型0001号机车》《从万国牌到中国智造——韶山1型008号电力机车以及SN型23号窄轨蒸汽机车》等,对已有资源深度加工,讲述中国铁路的历史、发展和文物背后的故事,着力拓宽铁路文化传播的受众面,提升社会影响力。
参加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媒体中心共同主办的“国宝讲述人(云讲国宝)——全国文博在线讲解直播推介活动”,参与录制《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青藏铁路》《京张铁路清河老火车站》《硬板客票印刷机》《“毛泽东号”机车组》多期节目,部分节目已经成为 B站网红,起到良好的文化传播与宣传展示作用。
5?18国际博物馆日,和央视频合作推出的“发现北京——铁道博物馆”视频,从社会媒体的视角对铁路文化进行了诠释和解读,社会反响良好。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中心策划的“博物馆奇妙yeah”系列5G网络直播活动——“老王小王赶火车”在正阳门展馆进行直播,使观众在有趣有料的网上参观体验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增进了对正阳门展馆的了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詹天佑纪念馆参加北京市文物局宣教中心组织的“打造博物馆之城@北京文博”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直播活动,带领观众体味名人故事带来的丰富精神文化滋养。詹天佑纪念馆单场直播播放量达到227.9万人次。
馆微信公众号推送线上展览《奋斗大秦 重载脊梁》《从历史中走来的文化记忆——铁路职工风貌随想》《邮品上的中国铁路——“铁博云观展”》《逐梦京张 跨越百年——纪念京张铁路通车110周年》《纪念詹公诞辰—“重读詹公语录”》等,均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五)对外合作与交流深化提升。组织北京博物馆学会行业博物馆专委会联手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专业科技博物馆专委会,以“行业展风采文博展作为——发挥资源特色优势、探索科普教育之路”为题,共同举办了5·18国际博物馆日行业博物馆科普课程线上宣传活动。东郊展馆作为本次活动的主会场,在线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博物馆的各方面专家共同围绕有关议题进行线上探讨和分享。
参加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党委书记、馆长李春冀接受北京广播电视台《这里是北京》栏目采访,在机车展厅拍摄录制《探班服贸会 文创馆长说》专题节目,生动直观的推介我馆文创展品的代表性作品。服贸会期间,詹纪馆主题日当天,讲授《从京张铁路到京张高铁》,组织机车3D模型拼插等活动,获得了观众关注与好评。
与铁道学会联合举办2020年以“科技创新 铁路为民”为主题的全国铁路科普日主场活动暨“铁道大讲堂”开讲仪式。筹备组织在江苏常州召开的“后疫情时代专业科技博物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研讨会暨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专业科技博物馆委员会2020年年会”。筹备组织在江西婺源“疫情下博物馆智慧化发展策略研究研讨会”暨 “2020 年北京博物馆学会行业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年会”。
赴井冈山参加“2020年全国优秀科普产(展)品巡展暨流动科技馆进基层活动”并收到良好社会效益。参加2020北京文创市集(第十站)设计之都大厦站暨2021北京文创大赛高铁文创赛区文创产品的展示活动。
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合作,举办“中国文化+中国速度”夏令营主题活动,策划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的故事”“火车们的黄金搭档——轨道”“ STEM系列探究课程:詹天佑与滦河大桥”“京张的前世与今生”“探索火车能源奥秘”等课程方案。
(六)展览展陈紧贴时代主题。为记录和彰显铁路职工不怕牺牲、无私奉献、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的英雄气概及感人事迹,由中国铁路文联、中国铁路文联摄影分会主办,我馆协办的“众志成城抗疫情”主题文艺创作成果展正阳门展馆展出。此次展览包括摄影、绘画、书法三个系列展览,从11月1日开始三个展览依次推出。配合文艺创作成果展,我馆适时又推出了征集到的武汉抗疫和新冠疫情相关物证的抗击疫情实物藏品展,和艺术展“珠联璧合”。丰富的展陈内容和形式,获得了社会大众对铁路人担当作为的情感认同。
由中国铁道博物馆、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及北京市西城区集邮协会共同推出的《邮品上的中国铁路》专题展览在正阳门展馆展出。此次展览集中展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邮政陆续发行的以铁路建设发展成就为题材或元素的多种邮票、纪念封及明信片等。通过这些邮品,可以让观众感受中国铁路建设发展的重大成就及中国铁路的坚实足迹和巨大飞跃。
在习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指示下,自2019年起便开始筹备铁路老式客票印刷机复原展,将蒙尘已久的印刷机从库房中取出,做好修缮并复原出旧时硬板客票印刷场景,历时近一年,“铁路老式客票印刷机复原展”终于在东郊展馆机车车辆展厅开展。
基本陈列更新改造方面。正阳门展馆正式启动基本展陈更新改造工程项目。詹天佑纪念馆更新制作《中国高速铁路新标杆——走进京张高铁》展览内容。
(七)文物征集及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按照国铁集团铁路文物实物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审核及定级工作要求,我馆审核全路3.3万余件文物数据,并从中筛选出4500多件具有较高保存价值的文物实物、270余件定级文物和70余件建议定级文物,并按照国铁集团的任务分配,积极配合筹备全路文物精品展,为下一步全路定级文物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物部整理国铁集团文献资料,目前已拣选出藏品800余件,完成了其中大部分藏品的登录、丈量和拍照等工作。
根据今年的新形势,我馆迅速出击及时跟进,适时开展征集武汉抗疫和新冠疫情相关物证150多件。与国家卫健委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商谈捐赠健康快车相关事宜,目前已达成捐赠意向。征集到柴俊畴使用过的办公桌、沙发及台灯等4件文物,其中办公桌和沙发为柴俊畴自己设计制作,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并及时做好口述史料采集和整理。联系铁路工程专家李文骥后人,对其遗物捐赠事宜达成协议。前往影易秋季拍卖会现场查看京沪铁路老照片集等珍贵影像资料,考察与其进一步合作的前景。联系征集“中原之星”动车组和办理东风4DJ内燃机车整修和回送事宜。
(八)学术研究工作稳步推进。全力推进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公司《中国高铁技术发展及战略实施路径研究(N2018Z012)》课题研究工作,与国铁集团史志中心共同推进晚清铁路发展史研究项目的申报工作,持续做好《詹天佑历史文献汇编》编纂和出版工作,编写《中国工业遗产故事——京张铁路故事》,经与国家图书馆联系,将詹天佑日记书信手稿的缩微胶片进行还原,保存作为詹天佑研究的重要资料。
编辑出版了《行业博物馆科普课程集锦》一书。此书的正式出版,为北京地区乃至全国行业博物馆科普课程编辑出版方面带了个好头,有效提升了行业博物馆在课程开发方面的整体水平。
(九)展馆基础建设持续补强。2020年,东郊展馆先后完成了综合楼消防泵房更新改造、围墙东段移改工程地面恢复及室外空间清理整治、西门室外道路及临时售票厅工程、机车展厅公务车等部位监控改造、新建机车展厅老式客票机展区、机车展厅风机风口更新改造、西门门卫值班室改造、室外公共卫生间改造、污水处理站改造、太阳能路灯更新改造、蔬菜种植基地喷灌系统建设、新型分类垃圾桶更换、年代站及轮对池等零星维修、京张高铁演示沙盘恢复维修、火车维修养护工作等工程项目。詹天佑纪念馆先后完成了中控室升级改造、铁艺栏杆及大门改造、东门及二层平台改造等基建工程。通过上述项目的实施改造,展馆在安全设施设备、公共服务设施、室内外展区展示、展馆整体形象等方面得到全面加强和改善,为在后疫情时代持续快速发展强壮体格,蓄能远航。
(十)党的建设全面加强。1.充分发挥馆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认真开好党委会。建立领导班子工作机制,修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等事决策规则,明确决策范围和程序。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班子带头,党委成员积极参与,严格落实组织程序,营造了良好的民主氛围。全年共召开党委会21次,党政联席会20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4次,研究讨论各项议题超百项。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趋势愈加明显。巩固主题教育成果。以“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为总要求,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班子成员带头,克服工学矛盾。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公示整改结果和效果,接受干部职工评判和监督,保证了主题教育的成果立得住、落得实、行得远。
2.聚焦人才培养,打造优秀的干部队伍。严格执行选人用人制度。严格执行《中国铁道博物馆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履行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根本原则和规范的选拔任用程序,加强中层干部及关键岗位干部的选拔和配备。强化干部培训,提升综合素质。积极组织各级干部参加国铁集团、集团公司及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等单位举办的各种线上、线下培训班以及馆自办培训班累计22批次、248人次,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及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干部作风不断改进。对标对表中央八项规定,严肃严格成为常态。注重在工作完成中、责任落实中考察干部,引导各级干部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注重对干部业绩的跟踪督查,化解好工作中的隔阂,处理好工作中的矛盾。我馆干群关系更加融合,凝聚力、合心力更加巩固,干部作风不断得到改进。
3.打牢党建基础,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党支部建设进一步规范。馆党委坚持贯彻落实《铁路企业党支部建设纲要》和集团公司党委实施意见,努力提升党支部工作水平。针对党支部书记都是兼职的实际,努力抓住党支部书记能力不足的短板,定期交流轮岗,定期问诊开方,用好年度述职评议考核,丰富培训载体,综合运用培训研讨、交流观摩等形式,有力提升党支部委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党员管理逐步成形。一是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落实发展党员预审制、推荐制、公示制、票决制和团组织“推优”制度。着力培养青年骨干党员,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二是加强党员培训,进行党章党史党纪专题授课,开展红色教育,重温入党誓词,唤醒党员主体意识。组织部分党员参加了党员发展网络培训班和集团公司举办的党员骨干培训班。三是增强党员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教育广大党员坚持以党章党纪为准绳,在各项工作中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时刻严以律己,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逾越“红线”,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党员先锋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筑牢拒腐防变根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廉政建设与全馆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落实落地。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防范微腐败为重点,每季度梳理班子成员分管问题,半年完成履责报告,以责任落实促进制度落实。绷紧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充分运用铁道博物馆讯刊、微信群和京铁手机报,转发和学习廉洁从业知识,定期组织考试,抓实党风廉政教育。落实好集团公司廉政文化宣传月活动,持续开展职工身边的“微腐败”教育。紧盯年节假日关键节点,抓住日常的风险项点,营造起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抓住重点领域源头治理。落实合同审核管理流程,严格集体决策、逐级审批,切实加强源头控制。
5.群团工作温暖有力。年内先后组织开展 “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2020年春节联欢会,组织动员女职工参加以“书香铁路?共克时艰”为主题第六届书香铁路女职工读书系列活动,馆1名女职工获得读书征文一等奖。组织广大女职工参加铁总女职工委员会举办的《书香铁路 爱上阅读》线上共读活动等。馆团委团结带领我馆广大团员青年勇于改革创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主动肩负起宣传铁路科技文化知识的重担,结合“2020年铁路科普日”活动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高质量完成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未成年人校外教育项目(保障与提升项目——基地)预算申报工作等,为传播铁路文化贡献青春力量和智慧。